反应力培养之融会贯通

作者: shaneZhang 分类: 商学院 发布时间: 2020-07-28 13:56

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

有人问巴菲特:价值投资的理念如此简单,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呢?巴菲特回答:因为多数人不接受慢慢地变富。

我们在带团队时,也同样会面临这样的挑战——下属渴望速成,而不愿意循序渐进地,把动作拆解到位去训练。

今天我们就来揭晓——如何帮他人管理好“成长一夜暴富”的欲望,承受得了“先慢后快”的负反馈,从而实现加速成长。

用什么场景来承载?

想当年,老王是小王,老李是小李;未来在百度为公司赚到几个亿的老白,也还只是小白。那时你和这位小白童鞋都是青葱年华,岁月静好。

小白那时刚开始跟产品“触电”,激情四射,常常拿很多需求到立项会上来提,期待开创属于自己的产品。

然而领导并不买账,每每驳回不留情面。小白私底下找领导:“为啥我提的需求和方案都被驳回了呢?”

领导叹息一声:“小白啊,你聪明,有闯劲,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。只是你缺乏产品sense,或许你不太适合做产品。”

产品sense?这是个什么鬼?怎么还中英文混搭?小白一头雾水,同时也很不服气。

刚巧你是起明人,接受过长期的思维训练。这对别人来说是难事,在你看来再简单不过。你给小白画了一张图让他秒懂:

原来所谓的“产品sense”一点儿也不神秘,不过就是“认知用户行为-理解用户需求”这两步而已。

而小白的需求都是yy的,缺乏认知基础,才导致被领导认为“没有产品sense”。天赋天赋,先天没赋予的,咱们后天赋予不就完了吗?

你给他分析,要先建立“用户行为流”的认知。搞清楚用户先做哪件事,后做哪件事,再做哪件事。

用户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,一定会有不舒服、不顺畅的地方,你找出是什么原因,就理解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。

这就从“无认知-误解需求-瞎决策-行动-伤感地复盘”,升级为了“认知行为-理解需求-决策方案-行动-愉快地复盘”。

小白如获至宝,差点儿抱着你啃一口,被你果断一脚踢到了楼下。

没过几天,小白来找你——大哥,你弄的这破玩意儿没啥用啊!我试了好多次,搞不定啊!

你问他:白啊(浓浓的捡肥皂啊有木有),你是怎么做的呢?

小白说:你看,我做一个拍照功能的优化。用户拍照不就是打开手机-自拍两步吗?能有啥需求挖掘出来啊!

Come on来帮帮他吧!

限时3分钟#
请你分析,是“认知行为-理解需求-决策方案-行动-复盘”的思维没啥用吗?
[A] 是的,这玩意儿就是好看不好用
[B] 是的,像这种骗人的包装多了去了
[C] 不是,小白没有把行为拆解清楚,导致认知不足
[D] 不是,小白能力不行,不足以驾驭这套思维

这是我们能力提升的第一道坎:以为懂了。从以为懂了到真的懂了,有漫长的一段路途要跋涉呢。你给小白简单分析了一下:大哥,行动步骤远远不止这两个啊!

掏出手机,怎么快速打开相机呢?打开后,你用自拍杆还是用手呢?用手,你伸多远,摆哪里呢?你的脸往哪个角度倾斜呢?你是笑呢还是什么表情呢?你用哪个手指拍照呢?

这就至少六个动作了啊!如果用自拍杆,相机能不能自动消除这根杆?如果用户不知道脸往哪个角度倾斜最好看,能不能给点提示?

还有更多,比如牙齿露多了呀,小肚子鼓出来了呀,小白你自己挖呀,可做的多了呢。小白恍然大悟:原来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啊!我终于明白你在说什么了!

我们可以用一张图,看懂我们能力发育的第一道坎——从以为懂到真的懂:

多数情况下,我们要真正搞明白“说的到底是啥”,只靠聪明的脑袋去想是不行的,需要训练很多次。

在这期间,我们收获的成果是:努力了半天等于0。多数人渴望速成,一看试了一两次没啥用,就扔了,主动给自己宣告“Game Over”。

学价值投资,试了一两次没啥用,扔掉一生的财富。学经营管理,试了一两次没啥用,扔掉一生的事业。追女生,试了一两次没回应,扔掉一生的幸福。多数人的人生,就是不断重复自我抛弃的过程。

小白跨过这道坎之后,很快又来找你了:大哥,你这玩意儿有用是有用,但是太不好用了!十次分析,也就一两次好使。

限时3分钟#
请你分析,是“认知行为-理解需求-决策方案-行动-复盘”的思维时灵时不灵吗?
[A] 是的,就像段誉,时灵时不灵
[B] 是的,有些场景好用,有些场景不好用
[C] 不是,小白训练不够,再多练练就好了
[D] 不是,小白能力不足,驾驭不了这套思维

这是人们能力发育的第二道坎。这道坎的欺骗性很强,明明是一件特别正反馈的事儿,却常常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强烈的负反馈。

你从零开始练习投篮,从10个球一个都不中,到能投进第一个球,你会为自己欢呼雀跃。这是你在生活中的常识:从不能到能,是自我突破。

而在工作上,你把一个思维能10次搞定一两次问题,定性为:我是个失败者,或者是,这玩意儿没啥用。

放弃很容易,反正多数人也习惯了自我抛弃。能坚持下来的人,会经历什么呢?

他会经历:10次能搞定1次,耶,零的突破!10次能搞定2次,哇,我进步了!10次能搞定3次,哈哈,越来越棒了!10次能搞定5次,我的能力稳定提升哟!

我们可以用一张图,看懂我们能力发育的第二道坎——从懂到会:

你跟小白同步了这些之后,小白又恍然大悟了:哦,我懂了!原来如此!哈哈哈!在小白抱着你啃之前,你很明智地拉开了门:出去。

接下来小白很久没有再找你,你主动去关心了一下他:白总,最近可好?小白豪气冲天的嗓门传过来:好的很呢!我现在是公司的产品骨干,重点培养对象呢!你为他的成长和收获感到开心,也隐隐有些担忧地问道:那段思维你还有在练吗?

小白漫不经心地回道:早就搞定了,不需要练啦!

限时3分钟#
请你分析,是“认知行为-理解需求-决策方案-行动-复盘”的思维再也用不上了吗?
[A] 是的,思维用完就扔,别留恋
[B] 是的,已经内化成神经元高速了,无需再练
[C] 是的,接下来该学习新思维啦!
[D] 不是,思维可以持续进化,不练就止步了

职场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结果。我们有权利做出任何选择。跟前两道坎要克服负反馈不同,这第三道坎很特别,要克服的是强烈的正反馈。大家可以理解为居安思危。

我们可以用一张图,看懂我们能力发育的第三道坎——从会到精:

能在第二道坎里坚持下来的人,会成为业余选手里的高手,但他们几乎永远与真正的专业高手无缘。为什么呢?

因为“60分万岁”。你从10分到60分,可能只需要付出100的努力值,而从60分到70分,可能又需要100努力值。从70分到80分,可能需要200努力值,80到90分,可能需要500努力值,至于90到95,或许是1000努力值的天文数字。为什么要遭这个罪呢?60分不好吗?性价比之王不好吗?

然而,60分的水平如果是30万年薪的话,70分水平可能是50万,80分水平是100万,90分水平赚1000万,到底是谁吃亏了呢?

你不希望小白沉浸在眼前的一点小成绩里。作为他同寝室的好友,你太知道他的潜力了。浪费潜力有罪啊!你给小白打了个电话:白,还记得拍照那件事吗?

小白点点头:记得啊!
你说:其实我们还可以继续拆解用户行为啊。是早上拍呢还是晚上,是盛夏呢,还是寒冬?相机能不能根据时间和季节,自动配置最佳的光线参数?是在室内呢还是室外?是在咖啡馆呢还是海洋馆?是在陆地还是水下?能否自动识别场景,配上最合适的滤镜?是一个人自拍呢,还是多个人自拍呢?如果多个人自拍,怎么让最两侧的人,脸部不变型?是中国人呢,还是法国人,还是非洲人?如果是生日派对,怎么识别谁是寿星,让他/她看起来最美?众星捧月?

小白目瞪口呆:你你你,你什么时候改做产品了?你不是销售吗?你叹道:我只是运用小学语文蕴含的基本思维,时间/地点/人物/事件去下笨功夫推演而已,做产品我并不专业。小白明白过来了:敢情自己连业余选手的高段位都没达到呢,还得练哪!

Come on,一起加速吧!

限时1分钟#
请你分析,15天晨练下来,你真的懂了每天晨练在说的是什么吗?如果按全部懂了10分,完全不懂0分,你自评自己在几分?

我们现在几分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你愿意去评估自己是不是真的搞明白了一件事,就比大多数人走得更远了,你就具备了从懂到会的可能。

限时1分钟#
请你分析,15天晨练下来,你是否在“答对”的时候欢喜,“答错”的时候郁闷?

我们可以试着转变观念:如果你都“答对”了,是不是很容易就觉得“我懂了”,从而停留在第一个阶段,丧失了进阶第二阶段、第三阶段的可能?如果你都“答错”了,是不是相当于给了自己最及时的反馈——这块并没有那么懂,可以反复琢磨一下?那是不是相当于开启了进阶第二阶段、第三阶段的钥匙?此外,刚才0-10分的自评,你是为“啊,原来我才到第一阶段啊”而郁闷,还是“耶,打开全新的空间,我看到未来可以往哪里走了!”而开心?

限时1分钟#
你是否愿意把这15天的晨练,反复再训练3遍,直到跨越“从懂到会”的门槛? 

一群人走得更远,恭喜你在这里养成“下笨功夫”的习惯!这是顶级习惯。

本页面支持繁体中文友好显示:反应力培养之融会贯通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如果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博主QQ(909491009)或者下方留言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